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6 12: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雷老师一直是研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思想,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朱涛在正文里的第一句话,梁思成强烈的民族主义感情是我们熟知的,即使到了今天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还是跟梁思成时代几乎一样的,也就是一个希望,一个传统,一个在某种权力监视之下的职位行为,它们三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梁思成这个民族主义的感情强烈到这个程度,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当代的建筑,知识环境,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发表于 2016-8-16 12: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走出一条超越西方的路,是五四运动以后的一代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心声
发表于 2016-8-16 12: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你说梁思成先生的民族主义感情?这个影响当然是巨大的,但是精确不了,我从五四或者从鸦片战争之后,整个中央帝国的梦想破灭之后,被迫要建立起一系列西方意义上或者现代意义上国家民族的概念,要引进一整套的体制,因为经过了一战、二战,同时看到以西方技术文明为主导的文明的可怕之处,人性悲剧的这种灾难,在你推我搡的痛苦的学习和思索过程中,他们始终相信中国能走出一条路,把他们古老的文明,通过历史研究,通过文化探索,焕发出新的生命,走出一条超越西方的路,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崛起的一代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心声。
发表于 2016-8-16 12: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拼命强调自己不要急于下价值判断,刚才金秋野读的是正文的第一句话,但是我觉得第二话好像更重要,要深入读解梁思成的民族主义,仅仅从他的动力来研究是不够的。我们今天作为史学家探讨他是如何做的,他的建筑史学思想源于何处,如何构筑起来,这是我感兴趣的。因为只有探讨清楚他的构筑过程才能看出来它的长处在哪里,它的局限在哪里,显然民族主义在今天不是单一化,还在相当程度上主导中国社会生活。比如为什么上海世博会选出这样一个放大的形象,为什么其他国家馆匍匐在东方皇冠的四周,像外邦来臣朝拜中央帝国一样。但是有一系列其他问题,所以今天我们所有的东西不应该想当然,所有这一套概念应该重新分析它们如何构筑出来的,所有东西都不应该是想当然的。这是史学家的贡献。
发表于 2016-8-16 12: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你说梁思成的幽灵,怪我曲解了他,尤其是1950年、51年这段时间,我也认为非常的关键,你非常及时的提醒了我。我在想象城市与制度最后稍微触及到一点,去了西方受了启发之后,但是同时也受到西方一批新左派对资本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城市发展的问题的批判,充满了对新的社会主义政权、社会主义制度的憧憬和美好的愿望,他觉得中国在那一刻建立新的政权,废除土地私有制,理论上消灭了剥削制度,应该可以更好的规划,所谓的计划经济,整体的城市规划,因为土地是属于人民的,政府会更好的照顾到整体的人民的利益,会规划出更好的城市,就在那一刹那里,我同意夏老师,他确实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有问题的,造成了杂乱无章的城市,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他虽然受现代主义的启发,但是他认为现代主义的理想根深蒂固上是不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实现的,居者有其屋等等,人人平等这种社会理想,他相信新成立的社会主义政权可以帮他或者帮助这个城市实现理想。您能不能多说一些,在那个瞬间,你理解的他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批判,我这个书里是怎么曲解他。这一点我觉得特别珍贵。
发表于 2016-8-16 12: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我特别针对他在1951到52年那两篇文章《我为谁服务了二十年》,我推荐各位,是值得读的。我很不明白,为什么清华编《梁思成全集》的时候这么重要的文章不发表。我觉得朱涛,我只是挑他一点小的语病,因为他引用在美国的一些自由主义者,反共的自由主义者,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一些观点,我觉得这真是陈腔滥调。可是在1952年的时候梁先生写那样的文章,以及当时中国的脉络,大部分知识分子真是觉得要经过思想改造。我说梁先生的未竞之业,梁先生后来还入党,他是真心诚意要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我觉得他没有做的事情那是很有意思的,在1968之后西方的国家有的学者做了,你只要出国用功读书的话,一定会接触到这些。所以我今天加了最后一句话,我觉得难堪,为什么中国,像梁先生受到这么大的灾难,他开始这么真诚,许多朋友都很愿意引梁先生登桂林的那首诗,我觉得确实是把梁先生的精神状态很生动的表现出来了。可是我今天为什么最后加上难堪?当知识分子在50年代初如此真诚的自我反省,我觉得这种自我反省的深度根本超过了我刚刚说的那些西方的反共的学者他们的表面理解。但是难堪的是,后来的发展我很不愿意谈,那真是难堪,所以我才会说让这些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日后都在鲜血中面临。但是正因为这样,所以我觉得今天拉开距离的历史反思尤其显得必要,因为你不做这样的历史反思,所有的错误就会重演的。就好象老舍的《茶馆》,一幕一幕重演,我在海外看《茶馆》的时候有朋友说,这个《茶馆》为什么不拍下去,我说假如继续拍下去那才难堪。
发表于 2016-8-16 12: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登山一马当先,岂敢冒充少年
只因恐怕落后,所以拼命向前。
发表于 2016-8-16 12: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茶馆》,中国话剧名,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剧中故事全部发生在北京城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先生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五十七个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浓缩在茶馆中,展现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数个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发表于 2016-8-16 13: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话剧《茶馆》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三幕话剧剧本,1957年完成;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焦菊隐、夏淳导演,于是之、郑榕、蓝天野、英若诚、黄宗洛等人主演,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发表于 2016-8-16 13: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8-19 12:56 , Processed in 0.09083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