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5 16: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新奇的荷兰式的形式。这一点给予他的惊人的创造力有关,又与他受过的造型训练、感受的文化传统有关。毋庸多论。
3 建筑手法上,库哈斯早期受荷兰风格派的影响
发表于 2016-8-15 16: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穿插的墙面很感兴趣。而后又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爱用体块的组合,并积极利用建筑的必然元素(常为楼梯),创造出有时髦的感染力的空间(图六)。在室内喜用超现实主义的画作对墙面进行装饰(图五)。在大体块的处理上,常用玻璃幕墙(图四),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墙面常为倾斜一定角度或折线状的(图四)。
4 反文脉----可以看见 ,库哈斯完全沉浸在现代化的海洋中,根本没有对昨日的丝毫流恋。他的理论是前进、再前进,对新事物始终保持着不熄的热情、不衰的兴趣;他想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端。这也是正是他建筑创作的基础之一。
发表于 2016-8-15 16: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库的理论之所以令人费解,有人称之为理论与建筑设计时间的“巨大断层”,还由于库哈斯的理论存在着固有的矛盾。包括:
a理论的侧重点与普遍性之间的矛盾-----缺乏普遍性的矛盾;
b理论与建筑作品之间缺乏逻辑可重复性的矛盾----缺乏必然性的矛盾。
这些矛盾是建筑学在整体统一和个人创作之间,创作思维向前的跳跃进程中的必然矛盾,谁也无法消解和避免。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任何理论家都不可能盖世英雄般的用自己的理论去统一建筑界。同时,任何一种理论也无法替代建筑师实践中的创造火花与直觉,像数学一样充满着可重复的严谨逻辑推理。在集理论家与建筑师于一身的库哈斯身上,这些表现得尤为明显。可以说,正是在库哈斯身上又一次将他们清晰的暴露了出来。
发表于 2016-8-15 16: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中央电视台新楼方案竞赛,以库哈斯的新颖方案脱颖而出而告终。方案的独特形式使人惊呼:“不懂建筑了!”这的确是一幢可以改变人思想的建筑-----它突破了我们对建筑的理解。或许有人说,在多震区建造这样的一个形体,是多么的不经济啊----但央视50亿的预算已放在那儿了。也许有人说,这种形式每个学过构成的人都做得出来啊----但历史似乎总是证明,机遇总垂青于有见地的先行者。这里,不拟对该建筑作深入的评论,只以此为例,分析库哈斯的创作个案。与以往从功能上进行反思不同,库哈斯在央视方案中从形式逻辑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库哈斯认为,在摩天楼的创作中,“大多数只是按照预先的方式进行布置,在其中进行的只是惯常的活动。”他洞察到,摩天楼创作中“裙楼----中部韵律布置----顶部”这种模式已成为定式,应该有新的创作逻辑与思路。同时,在对摩天楼高度的认识上,他认为不必“参与对终极高度的无谓竞争”,而应建造“具有象征意味的建筑群”。
发表于 2016-8-15 16: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基于对建筑形式和建筑高度两方面的认识,库哈斯创造了一个环状的形式----一个在竖直方向呈6度斜角的方状环形.这种造型既从形式上化解了传统的三段式模式,还设计出一种新的上下贯穿一气的形体。从动画上来看,建筑在竖直方向上确有一种进深感,这种进深感大大区别于以往摩天楼“高耸入云”的形象。旧建筑的搭建形式来看,比之德方斯拱门和原广司的东京大楼,这幢建筑更具水平方向的立体感;比起艾森曼的环形大厦,则更显出纯净感和现代感。这幢楼也延续着库哈斯的某些一贯手法:倾斜的玻璃幕墙、现代建筑的体块感及不大的高宽比例。相应的,它对环形形式与“促进团结、加强协作”之间关系的说明,则明显的缺少建筑上的说服力。同时,它出现在北京这样一个古都中,和以往的建筑形象有着极大的不调和性。多少使我们对北京未来的城市形象多了一层疑惑----我们的北京是否会变得如库哈斯所说的“拼接城市”呢?如果这样,这座建筑也许将会成为拼接层次中最为新奇的一个片断。应该说,这幢建筑不仅是库哈斯的一项建筑实践,更是其城市理论在北京的实验。
发表于 2016-8-15 16: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巴马丹拿集团(p-t-group)前身为巴马丹拿香港。我们可能是东南亚区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建筑及工程事务所。巴马丹拿集团现聘用了超过九百名职员,并于香港、澳门、新加坡、台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中国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成立分区办事处。 同时,集团亦于印度、中东、新西兰、夏威夷、美国和加拿大等地成立联营办事处,为各地工程提供全面的建筑、结构及机械工程、城市规划和项目监督等服务。 此外,集团也设有平面设计、模型制作及摄影等专业指导部门,为客户提供更完备的顾问服务。
发表于 2016-8-15 16: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巴马丹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68年,是由一位英国建筑师威廉·萨尔维(William Salway)在香港创立。1858年,他从英国出发,途经香港前去探望在澳大利亚的父母,却在香港停留了下来。十年后的1868年10月1日,他在香港开创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也就是后来的P&T的前身。1870年,事务所加入了一位随军的测量师W.威尔森(W.Wilson)。
1880年代,年轻的建筑师卡文·巴马(Clement Palmer,1857年—1953年)加入该事务所,不久他参加汇丰银行总行大厦(第二代)的设计竞赛并获胜,他的成功奠定了巴马在事务所的地位,他成为此后近30年事务所的设计主持。1895年,他和合伙人、结构工程师亚发·丹拿(Arthur Turner)两人被授予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资格(RIBA),事务所也以他俩的名字重新命名为Palmer & 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
发表于 2016-8-15 16: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巴马丹拿从中国大陆撤出后,继续以香港为基地发展业务,一般多采用中文名称巴马丹拿。1970年代,随着香港及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起飞,机构规模也日益壮大,员工人数也1960年代初的60多名发展到700多名,并陆续在以下地区设立分公司,拓展业务:
澳门新加坡台湾泰国马来西亚中国与以往相比,该机构的建筑呈现出风格多元丰富的特色,体现多种文化传统和地域特征的影响,并赢取过香港与外地的许多奖项。
巴马丹拿的合伙人已经不单只有英国背景,而是来自世界各地,其中也有相当比重为香港本地建筑师。
2003年,该机构在全球排名第52名。
发表于 2016-8-15 16: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巴马为汇丰总行大厦的前后部分设计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立面,面向德辅道的一边(当时临海)采用了当时香港最普遍的外廊式(殖民地式),和周围的建筑保持了和谐;面向皇后大道的一面则采用了当时英国本土流行的新古典主义式样,拥有科林斯柱廊和一个巨大的穹顶。这种独特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建筑师对香港多元社会的一种理解,也得到了业主的认可。这幢大厦于1886年落成,到1933年被拆除重建。
发表于 2016-8-15 16: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回到2006年,有一个建筑师叫奥雷•舍人(Ole Scheeren),建筑事务所OMA的主管,也是电影明星张曼玉的前男朋友,2006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的时候,当时OMA正在设计中央电视台新总部大楼,在场观众有的表示怀疑,OMA是这样一个前卫、思想进步的建筑事务所,为一个政党的宣传机器设计这么一个尺度庞大、造型很张扬的建筑,是不是违背建筑师的伦理。这是在西方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他辩解有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很正常,中央电视台的大尺度是业主自己的选择,不是建筑师的选择。一般建筑师辩论到这一点就为止了,但是毕竟是有思想的建筑师,他进一步说,在中国修建这样的巨型建筑根本不是独特的当代现象,而是中国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以贯之的传统。他通过历史理论化来证明中央电视台的大尺度形式的合法性。接着他放了一张幻灯,好歹他没有回到秦始皇修长城,他放一张幻灯是1958年到1959年间,大概十个月左右在北京修的,大跃进期间为了庆祝建国,修的十大建筑,现在只剩下九栋了,华侨大厦路口的楼已经拆掉了。他说不到一年时间,中国首都因此从一个千年古都转变成现代化城市,这种魄力和速度对外国人来说不可想象。他说中国有一种很神奇的拥抱变化的能力,中国有一种特殊的品质,我们欧洲人没有,是什么呢?不后悔,不管干了什么事绝不后悔。而西方精神中长期就有关于后悔的各种感伤和戏剧化的思考。这个后来正式发表在日本建筑杂志,所以我很精确的把它翻译过来。西方精神中长期有关于后悔的各种感伤和戏剧性的思考,相形之下中国似乎有意愿和能力充满勇气的面对新形势,充满热情的追求进步——即使这些激进的变化有时意味着对过去粗暴的抹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8-19 01:41 , Processed in 0.07639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