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河

好久没灌过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5 17: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所有普利兹克奖得主都必须归附这种楞形-硬边-非装饰的美国式建筑。你归顺人家,加入到了这种统一、同质的“国际主义风格”,人家才会给你一块糖。同时也让更多的中国人来仰望这块高悬于主人之手的糖,或骨头?
发表于 2016-8-15 17: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本人一直不欣赏王澍的设计。我在2003年写的《应当绞死建筑?》一文里,已经不点名地批评他:“在威尼斯双年展上用中国青砖装置一堵墙,也称表达了‘中国建筑空间文化的智能与神韵’。欲加之意,何患无辞?”有的年轻建筑“精英”,“本是西方现代楞形建筑的铁杆信徒,却也打着中国文化的旗幡:那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伪子孙。”指的正是王澍。
发表于 2016-8-15 17: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王澍在建筑上披上一点中国的表皮符号,号称“批判的地域主义”。但他根本的建筑理念是楞形-硬边-非装饰的西方“现代建筑”。中国符号只是一种伪装,骨子里是铁杆的西方楞形建筑价值观。
发表于 2016-8-15 17: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王澍主持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的主体建筑都是楞形-硬边。中央是一个孤立突兀的炮楼,旁边是一个钢架断头桥。还有一个极简主义楞形的展览馆,像一节过度加长的封闭集装箱。没有窗户,进深短而上下高,完全不适宜搞展览。校区许多建筑的外立面,架了几层老瓦片的披檐,挡光又不实用,与北京街头现代大楼顶上建几个中国式亭子一样恶俗,或如同一个画家在画面上写几个中国书法字,就说是表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一样浅薄。二期工程更是没有统一的规划,一堆建筑群没有整体的建筑风格,一座楼一个样。形形色色的楞形-硬边中间,夹几座披中国砖瓦外衣的房子,杂乱无章。尤其,新校区建筑非常不实用,学生老师对校舍的抱怨不绝于耳。没有窗户或缺少窗户、迷宫、断头路道……一次,在我给两百位中国美院硕博研究生上课时,有位同学问我对新校区建筑怎么看?我说:“二期工程就是一堆垃圾!”结果全场响起一片热烈掌声。可见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并不认同王澍“世界水平”的设计。
发表于 2016-8-15 17: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他设计的宁波美术馆,也是一座楞形建筑,同样不实用,工作人员一片抱怨声。展览空间过高,空调成难题。工作人员的工作空间又过小,压缩在一个很逼窄的空间。美术馆正面外墙的杉木板,没用几年已开始风化漏风……

就像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家”直接抄搬西方“当代艺术”,王澍的建筑设计也基本上是模仿西方楞形-硬边-非装饰建筑的“大路货”,多多拼凑、抄搬人家的痕迹。中国美院新校区一期建筑里,水泥墙体正面用木板门面,明显与美国路易斯·康的萨尔克生物研究院大楼的木板门面雷同。
发表于 2016-8-15 17: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据说成为王澍获奖的主要作品,宁波历史博物馆,一座堡垒式的歪楞斜角的东西,除了中国砖的表皮,放到西方楞形-硬边-非装饰建筑里,并无新意。尤其,堡垒式、头重脚轻、窗户细小的形式,明显抄搬布劳尔设计的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只是把人家的倒阶梯形,换成倒斜形。
发表于 2016-8-15 17: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克莱尔曾批评:“布劳尔设计的惠特尼博物馆,菲利普·约翰逊设计的内布拉斯加大学博物馆或未来的布鲁塞尔现代艺术博物馆,整幢楼显然像一座碉堡、城堡或混凝土掩蔽工事,自我幽闭,自我掩盖(《论美术的现状》)。”可见,王澍把博物馆设计成“自我幽闭的碉堡、城堡或混凝土掩蔽工事”的理念,也是抄搬自西方,哪怕在西方已经过气并受批评。

但王澍的母校、南京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老教授郑光复先生亲口告诉我,说王澍“基本不懂建筑”。我的理解,光复先生这样说,是因为王澍缺少以“人的尺度”来做建筑设计的基本功。一个建筑师首先要关注的,应是“人的尺度”,是居住者生活于其间的舒适。而王澍恰恰在这方面“基本不懂建筑”。
发表于 2016-8-15 17: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王澍喜欢表示崇尚中国文化,平素以中国“文人”自居,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命名为“业余”,意在表示他的“主业”是文化。这是王澍最具欺骗性的一面,确也蒙住了不少人,在此不得不作一些说明。

王澍确是读过一些中外的书,但是他的理解是夹生的,他的文章也是夹生的,引用杂乱,不堪卒读。他没有进入中国文化艺术的精神维度,根本不懂中国文化艺术“中和之美”的根本精神,不懂中国建筑文化里极其重要的“风水”观念。他没有意识到,他那些愣头愣脑、歪角斜边的东西,都是与自然和谐的中国“风水”精神犯冲的,在中国风水观里,都是凶灾不吉利的
发表于 2016-8-15 17: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他在建筑中装点的旧砖瓦,不过是一些脱离原先母体的建筑尸体碎片,没有生命气息,仅仅是建筑最肤浅的表皮而已,并不体现中国文化的氛围和气场。

最要命的是,他缺乏一种规范或起码的逻辑思维。他的思维和表述,充满牵强附会,会把两个全然不相干的事物牵扯到一起。库哈斯辩称央视大楼是一个美妙无比“连续的巨环,自我运转不息”,甚至“与故宫的审美相一致”,这样的诡辩术,王澍是有过之而不及。
发表于 2016-8-15 17: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归属地: 中国重庆
他最早的一个设计是苏州某学校的图书馆,是一座标准的楞形-硬边建筑,但他坚称其灵感来自苏州园林艺圃。工作人员抱怨迷路,据说他是根据中国的影壁原理。中国的影壁仅仅具有遮挡外人目光的功用,方位明确不会让人迷路。王澍要在实用功能性的建筑空间里玩迷宫性,显然是对中国影壁功用的附会理解。

宁波历史博物馆建筑设计的正式介绍中有:“公共空间永远是多路径的,它从地面开始,向上分叉,形成一种根茎状的迷宫结构。”王澍不懂得,在中国的园林空间里,的确可以是多路径的。但在博物馆这样一个功能性建筑里,观众明确自我定位是首要的功能。中国园林空间又被夹生歪用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cq69.com, All Rights Reservde. CQ69.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电子邮箱:Service@cq69.com 电话:023-86688385

GMT+8, 2025-8-19 05:23 , Processed in 0.09681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